2022年4月24日,深圳湾实验室化学生物学研究所召开SZBL&PKUSZ第一次联合会议暨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学术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吴云东(化生所资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小明(化生所资深研究员),化生所所长杨震(化生所资深研究员),化生所联合所长沈卫军(化生所资深研究员),实验室主任助理张欣豪,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员代表及化学生物学研究所各课题组/中心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分上午、下午两场进行,分别由沈卫军、陈鹏、申雪桐、唐啸宇和张勃主持。
吴云东在开场发言中指出深圳湾实验室要以疾病研究为导向,将病毒、肿瘤和神经科学作为三个重点科研方向;要以“IT+BT”的结合为导向,协同攻关与自由探索双轮驱动,对生命健康问题展开更全面、更精准的研究。杨震表示,化生所肩负营造大湾区创新药生态的使命,是提升新药研发科研力量的利器,我们要奋力把化生所建设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药物基地和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
随后,参会学者分别就科研成果和后续研究计划展开详细介绍。冯小明介绍了课题组开展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的研究,通过手性双金属协同催化的策略,完成了洛克米兰醇8个立体异构体的不对称合成,所有的异构体均有抗癌活性。沈卫军介绍了转化医学中心的新药研发新范式和从靶点验证到临床前新药研发的全链条的新药研发能力。目前,中心正围绕肿瘤/免疫治疗、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等热点领域开展新药研发。魏景强介绍了超高活性STING激动剂在抗癌免疫疗法中的巨大应用前景。曹宇介绍了抗体和免疫细胞治疗药物的精准设计,对化生所的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有效建议。张雷介绍了两种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即利用小鼠模型进行靶向巨噬细胞的CSF1R抑制剂和靶向树突状细胞的CD40激动剂的治疗。周德敏介绍了基于流感病毒结构和功能仿生基础的生物技术药物研究。钟国才介绍了在传染病方向探索诱导型AAV-ACE2-Ig用于新冠的可行性,旨在为免疫低下/免疫缺陷人群提供一种广谱预防新冠感染的方案。
下午,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和化生所青年学者代表就目前主要研究内容、最新成果进行汇报展示。黄昊课题组开展的新颖抗肿瘤、抗病毒PPI抑制剂开发和机制的研究,有望成长为国内PPI抑制剂开发的重要力量,力争解决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唐啸宇介绍了高效生产抗癌、抗病毒药物脱氢膜海鞘素的新方法,该项成果具有极大应用潜力。项征介绍了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与酶催化的非天然反应。李书鹏介绍了治疗抵抗型抑郁症的炎症机制与靶点的研究。尹延东介绍了超分辨率显微镜分析DNA复制,已完成用于精确分析小分子药物在细胞内对生物大分子空间分布及构造的微观影响的三维超分辨显微镜的搭建,也完成了用于小分子药物在细胞内的示踪的单分子探测显微镜的搭建。葛韵围绕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细胞间相互作用两个重要的研究主题,针对相关研究中面临的工具缺乏和不足,介绍了所设计的两个新型化学生物学工具:Nanobody-splitOGA和EXCELL。韩伟通过运用PACE-ASM计算模型,对苯丙胺酸二肽(FF)自组装机制、致病(阿尔茨海默病)多肽(αβ多肽)沉淀机制和超螺旋自组装多肽等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展现了该计算模型在多肽自组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独特优势。
参会人员就研究内容和最新成果展开热烈讨论,吴云东在报告闭幕致辞中希冀此次研讨会能成为一个学术思想的发源地,为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好的研究平台和轻松的环境,在浓厚的学术氛围的烘托下,青年学者互相敬重、你追我赶、既有竞争亦有合作,更利于开展创新型科研工作。陈鹏和大家分享了“临床化学生物学”这一新趋势,提出以化学生物学为核心,驱动生命科学、医学研究,直接面向源自临床病人的问题,共同解决生命过程、疾病诊断、新药发现、药物靶标发现与验证和临床治疗中的科学问题。他最后表示,此次报告内容非常前沿,振奋人心!希望大家在深圳湾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下,做出突破性的高水准研究工作。
此次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不同学科青年学者搭起良好学术交流平台,在促进学术交流的同时,也凝聚了众多科研力量,助力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融合发展。参会学者纷纷表示要继续努力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更要创造成果转化价值,进一步提升深圳湾实验室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潜力,努力把化生所建设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药物基地和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本次报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